股票代码: 300298
饮食
运动
并发症
医生讲糖
血糖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超过这个值,糖尿病发病率提升一倍不止!
有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1.4亿中国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1.74亿。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的提前。据相关统计,我国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18~29岁青年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20.2%。也就是说,中青年人群已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糖化血红蛋白>6%,糖尿病发病率会大幅增加!而对大多数糖友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不陌生,糖化血红蛋白是由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通过非酶反应形成的一种具有持续、缓慢、不可逆的产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由过去的而非即时的血糖浓度决定的,所以,糖化血红蛋白也被认为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平均水平的“金标准“!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20)》显示,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20)》虽然,糖化血红蛋白≥6.5%被视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不意味着只要将糖化血红蛋白保持在6.5%以下就万事大吉了,尤其对于超重和肥胖的年轻人来说。近期,一项发表在医学顶刊 JAMA 的型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共纳入74552名10~17岁超重或肥胖青少年)显示,当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糖化血红蛋白>6.0%时,2型糖尿病风险大幅增加!来源: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51322具体来说,当糖化血红蛋白:<5.5%,累计发病率为0.3%;5.5%-5.6%,累计发病率为0.5%;5.7%-5.8%,累计发病率为1.1%;5.9%-6.0%,累计发病率为3.8%;6.1%-6.2%,累计发病率为11.0%;6.3%-6.4%,累计发病率为28.5%。不同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5年随访期间2型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由此可见,当糖化血红蛋白>6%时,糖尿病的累计发病率明显上升!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因此,保持适当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不同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会不同吗?因为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患有其他疾病的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糖尿病的管理策略,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可见下表(点击可放大查看):如何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建议,有助于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合理的饮食控制:采用健康、均衡的饮食是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关键。建议遵循低糖、低脂肪的原则,注重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分餐、控制餐量,避免暴饮暴食。限制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选择烹饪方式健康的食物。定期锻炼:适度的体育活动对于稳定血糖水平非常有益。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强度适中的力量训练也应包括在内,每周至少两次。分散锻炼时间,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管理压力:有效管理压力对于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至关重要。建议采用深呼吸、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松弛来缓解紧张感。确保有足够的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工作过度。建立支持系统,与亲友分享感受。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接受自己和疾病,寻找乐趣和放松的活动。戒烟和限制饮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重要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血糖监测:确保良好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关键在于规律血糖监测。建议使用金沙集团186cc成色爱看动态血糖仪,1个可使用15天,每3分钟生成一次血糖值,1次佩戴相当于7200次监测,如“录像”般完整反映全天血糖变化情况,实现全景式观察。并且,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实时查看数据,并设定高/低报警提醒。金沙集团186cc成色爱看动态血糖仪可帮助患者实时追踪血糖波动,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更精准地了解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对血糖的影响。
常吃这类淀粉可以改善糖尿病,还能减肥!
“一胖毁所有”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是的,肥胖,不仅会影响我们的颜值,还会让身体带来疾病上的负担。有研究显示,肥胖与21种疾病有关[1],主要包括成人糖尿病、高血压、睡眠障碍、骨关节炎、心律失常等。可见,肥胖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的最新数据,中国成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 岁)的超重率为 34.3%,肥胖率为 16.4%。这一数据意味着,按照绝对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 6 亿人超重和肥胖,使中国在全球超过其他国家,成为超重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2]。在减肥界,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三分练七分吃”,很多减肥的小伙伴在日常都会特别注意饮食,尤其对于淀粉类的食物。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是一种淀粉的形式,其特点是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不被完全消化吸收,而是大部分进入结肠。抗性淀粉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甚至可能对体重管理和代谢有一些积极的影响,含抗性淀粉的的食物包括未熟的香蕉(Green Bananas)、燕麦、豆类和一些全谷物食品。这类淀粉,可胰岛素敏感性,并有助减肥近日,一篇发表于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Resistant starch intake facilitates weight loss in humans by reshaping the gut microbiota)结果显示,补充抗性淀粉8周可以帮助肥胖人群实现体重减轻(平均2.8 kg)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另外,抗性淀粉的益处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来源:DOI: 10.1038/s42255-024-00988-y具体来说,与对照淀粉组相比,接受8周抗性淀粉饮食的受试者,他们的体重平均都减轻了2.8 kg,脂肪量和腰围也都有明显的减少。8周抗性淀粉干预后体重降低(灰色线条为抗性淀粉受试组,红色线条为对照淀粉组)接受8周的抗性淀粉饮食的受试者,他们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得到了改善。8周抗性淀粉干预后葡萄糖耐量改善(灰色线条为抗性淀粉受试组,红色线条为对照淀粉组)最后,研究还发现抗性淀粉具有促进减肥的潜在机制,相较于照组相,抗性淀粉组受试者的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有明显的降低,降低了饮食中的脂质消化。抗性淀粉受试组(RS)与对照淀粉组(CS)干预前后促炎因子数据变化总的来说,通过补充抗性淀粉,可以改善肥胖人群的体重状况、胰岛素敏感性,并调整肠道菌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减肥方法,同时降低了促炎因子水平,对健康有积极影响。抗性淀粉食物有哪些?抗性淀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淀粉,它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不被完全消化和吸收,大部分进入结肠。这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并可能对体重管理和代谢产生积极影响。以下是一些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未熟的香蕉(Green Bananas):未熟的香蕉中的淀粉含量较高,随着香蕉成熟,淀粉会逐渐转变为可消化的形式;燕麦:燕麦中含有一种抗性淀粉,尤其是生吃或轻微加工的燕麦;豆类:豆类如豆子、扁豆、黑豆等含有丰富的抗性淀粉;全谷物:含有未经加工的全谷物,如全麦、糙米等,其中的淀粉通常具有抗性;土豆:炖煮后冷却的土豆中的淀粉结构发生改变,部分变为抗性淀粉;糙米:相比白米,糙米中的淀粉含量较高,更有可能含有抗性淀粉;乳制品:一些乳制品中也含有抗性淀粉,如一些特定的乳酸菌酸奶;玉米:特别是高直链淀粉的玉米,淀粉含抗性淀粉高达60%。
超10万人研究,在这个时间点吃早餐,糖尿病风险降低59%!
“早餐是不是要9点前吃完?”“8点后吃晚餐会不会升高血糖?”关于什么时间段进食一直是广大糖友关注却又一头雾水的问题。食物摄入在调节昼夜节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将人体生物钟比作一台“时钟”,负责掌管我们一天中各种生理和行为活动的规律,那么吃饭的时间和选择食物的种类就是人体“时间表调节器”,因为其直接关系到我们血糖水平和身体的生物节奏。话说到这里,问题也来了:一天之内哪个时间段进食对糖友们最“友好”呢?接下来请跟随诺诺的脚步,一起来看最新医学研究是如何说的~在这个时间点吃早餐,糖尿病风险降低59%!发表了一项来自法国的超10万人研究——"膳食时间、进食次数以及夜间禁食时长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联:NutriNet-Santé队列研究(Associations of meal timing, number of eating occasions and night-time fasting duration with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NutriNet-Santé cohort) ”研究结果显示,早餐吃得早,降低糖尿病风险。与8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点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9%,较晚的第一餐与较高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关。来源:https://doi.org/10.1093/ije/dyad081研究根据吃早餐的时间,参与者被分为三组:早上8点前吃早餐的人(44.77%)早上8-9点吃早餐的人(35.78%)早上9点后吃早餐的人(19.45%)结果显示,相较于早上8点前吃早餐的人,那些9点后才吃早餐的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吃早餐的时间会影响血糖、血脂控制以及胰岛素水平。有趣的是,通常在8点之前吃早餐的人往往年龄较大。与其他两组相比,这一组的参与者更早地完成晚餐。晚餐也有“黄金时间”,千万别超过这个时间点在前述研究中,研究人员还观察到晚餐时间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研究发现,与那些在19:00之前进餐的参与者相比,22:00点之后用餐的参与者面临着44%的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除此之外,与20:00之前吃晚餐的参与者相比,21:00之后进餐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上升了11%,并且,男性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晚餐时间的合理安排可能对降低糖尿病风险产生潜在益处,特别是针对晚间用餐的影响。3餐最好按这个时间点吃饭早餐时间7:00—8:00由于人体的生物钟、代谢活动以及消化系统的运作规律。在早上7:00—8:00吃早餐有助于配合生物钟的激素释放,促进代谢,提供早晨所需的能量。吃早餐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午后疲劳感,有助于维持身体和大脑的正常功能。此外,人体消化器官从夜间的休息状态中苏醒,准备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选择在7:00—8:00之间进食,有助于避免在消化器官还未完全苏醒时打扰它们的休息,从而减轻肠胃疲劳。此外,这个时间段也比较适合人们的生活作息,为工作和学习的开始提供了合适的时机。午餐时间11:30-13:3011:30—13:30这个时段进食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因为中午时身体对胰岛素更为敏感,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血糖。此外,中午时段有助于规律饮食,防止过度饥饿或过度进食,从而维持适当的能量摄入。胰岛素的效能在这个时间段提高,使得身体更好地应对食物的代谢。规律的生活作息也有助于糖友们维持整体健康。晚餐时间不超过19:00过晚进食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在夜间升高,增加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风险。白天较高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更有效地处理血糖,而晚间可能会减弱,使血糖更难以控制。夜间代谢速度较慢,过晚进食延长了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增加了血糖波动的可能性。此外,控制晚间饮食还有助于体重管理,维持合理的体重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晚餐时间最好不超过19:00,避免过晚进食,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步行达这个速度,糖尿病风险可降低39%!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糖尿病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血糖控制不当所导致的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问题和神经系统病变等。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管理对糖友至关重要。运动为糖尿病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其中,步行锻炼作为一种便捷又舒适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此外,步行运动对体重控制也起到积极作用,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对于广大糖友而言,定期的步行活动不仅有助于血糖的稳定,还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全身代谢。前有研究显示,若每天采取更多的步行与降低死亡风险有关,无论什么类型的步行都有效。这里,又有童鞋要提问了:”道理我都懂,那具体到怎样的步行速度能为糖尿病带来最大的获益呢?”今天,诺诺就为大家一一解答,请继续往下看~步行达这个速度,糖尿病风险可降低39%一项发表于医学顶刊BMJ子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研究——“步行速度与2型糖尿病风险: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Walking speed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其结果发现,更快步行速度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与休闲散步(<3 km/h)相比,正常步行速度(3-5 km/h)与糖尿病风险降低15%相关,轻快步行(5-6.5 km/h)与糖尿病风险降低24%相关,而快速步行(>6.5 km/h)与糖尿病风险降低39%相关!来源:doi: 10.1136/bjsports-2023-107336.具体来说,研究人员荟萃分析了10项研究,共纳入5万名成年参与者,分析了步行速度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根据参与者的步行速度,将参与者分为4组:休闲散步(<3 km/h)正常步速(3-5 km/h)轻快步行(5-6.5 km/h)快速步行(>6.5 km/h)在8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84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与休闲散步相比,正常步速(3-5 km/h)可使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5%;轻快步行(5-6.5 km/h)可使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24%;快速步行(>6.5 km/h)可使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39%!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步速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每增加1 km/h的步行速度,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9%。并且,步行速度为4km/h可以最有效地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4km/h相当于男性每分钟87步,女性每分钟100步。为什么快速步行可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打个比方,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让血糖进入细胞,提供能量。胰岛素调节不良就是一个损坏的钥匙,导致血糖无法进入细胞,最终堆积在血液中。而锻炼增加体育活动强度时,钥匙就会慢慢被修复好,这样,血糖就能顺利地进入细胞,从而得到充分地利用,维持身体正常的能量供应。走路的速度也可以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更快的步行速度可能反映了更好的身体状况,因为通常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代谢也较好。这里,诺诺建议每个糖友都要追踪自己的步行速度,以提高对整体健康水平的认识。提高步行速度的小tips确保穿着合脚的鞋子,因为穿旧鞋或尺寸不合适的鞋子可能导致受伤;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保持肩膀挺直、背部挺直、胸部抬起并眼睛朝前看,记得将手臂弯曲成90度角;用脚尖推开地面,专注于迈更多步子,但步幅较短。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步行速度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还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不同形式的癌症、痴呆症和死亡的风险。
双脚出现这4种症状,都是说明:血糖在偷偷升高,一个都不能放过
冬季是糖尿病足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由于室内室外温差的变化,引起血管收缩与舒张,血管斑块容易出现脱落,造成血管闭塞;加上气候干燥,体内水分相对缺失,血黏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加重下肢的缺血,导致伤口难长好,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冬季天气比较干燥,很多人的足部容易因为缺水而出现干裂的现象,足部出现干裂很容易诱发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人在进入冬季后要做好预防措施来远离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足部溃疡,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控制好血糖的同时要做好局部清创消毒工作,遵守医生处方外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遵守医生处方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护,要注意足部的卫生清洁,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定时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偏高,且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面对很多的并发症和健康问题,而其中双脚的问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双脚是负责支撑我们整个身体重量的部位,但是在血糖控制不好时,它们会出现各种症状,这些症状都是在警告我们血糖偏高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双脚出现这4种症状,都是说明血糖在偷偷升高,一个都不能放过。双脚麻木、刺痛这是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之一,叫做糖尿病神经病变。当血糖控制不好时,高血糖会损伤我们的神经,导致双脚麻木、刺痛,甚至失去知觉。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双脚的感觉会逐渐退化,最终导致足部溃疡、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双脚湿疹、皮炎这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导致皮肤出现各种炎症反应,如红肿、瘙痒、潮红等。双脚很容易感染真菌和细菌,形成湿疹或皮炎。如果不加以治疗,湿疹或皮炎还会蔓延到爪甲、指甲或足部,引起更多的并发症。双脚水肿血糖过高时,会导致双脚出现水肿的症状。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肾脏功能,造成肾脏出现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引起肾功能损伤和水肿。当然,其他疾病也会引起双脚水肿,但是如果糖友出现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以确保早期发现和预防糖尿病肾病。晚上抽筋晚上双脚抽筋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我们的神经、肌肉和血管,导致肌肉痉挛和抽筋。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热敷、按摩和关节运动来缓解这种症状。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双脚出现了上述的任何一种症状,都说明我们的血糖可能在偷偷升高。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尽早进行检查,以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福祉。在日常生活中,糖友还需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减少糖尿病对双脚的损伤。
糖尿病患者,自测血糖时,要避免陷入这4个误区,需了解
55岁的王女士患上糖尿病3年了,最近突然感觉自己的视力模糊了,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冬天早晨有雾,后来确实发现自己的视力下降得很严重了,去医院检查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眼病的前兆。医生通过仔细询问她日常的情况,得知她监测餐后血糖往往都是饭后休息会运动个把时后开始测量的,而设置监测的闹钟是饭后2小时。而日常饭后王女士有半小时是定时要做俯卧撑等剧烈运动的习惯。医生表示,这些剧烈的运动也会影响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能造成结果偏高,而餐后2小时血糖测量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的,并且建议大家保持正常活动就行。而王女士这些监测误区没有及时发现,所以造成了她的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这也是很多隐匿性血糖波动被忽视的原因之一。对于日常血糖的管控,患者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许多患者开始自测血糖。但是,我们在自测血糖的过程中,很多患者朋友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今天诺诺跟大家分享4个常见的误区,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自测血糖。误区一:仅仅依赖空腹血糖值许多患者在自测血糖时,往往都只关注空腹血糖值,忽视了其他时间点的血糖波动。我们建议大家关注全天的血糖变化情况,而不仅仅是空腹时的数值。因为餐后血糖水平对于评估糖尿病的控制程度非常重要。因此,患者应该不定期地测量餐后血糖,以了解饮食对血糖的影响。误区二:不重视饮食和运动的调节自测血糖仅仅是掌握糖尿病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饮食和运动的调节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患者应该注意饮食的选择和摄入量,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此外,适量的运动也能帮助降低血糖。因此,在自测血糖的同时,患者还需要重视饮食和运动的调节。误区三:仅关注数值,忽视变化趋势每次自测血糖,只看数值是不够的。患者朋友应该关注血糖值的变化趋势,而不仅仅是单个数值。通过记录并分析血糖波动的趋势,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糖尿病状况。比如,如果发现血糖在某个时间段持续升高或下降,就意味着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应该建立一个详细的血糖日记,记录每次的测量数值,并观察变化趋势。误区四:不理解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解读很多患者对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解读并不了解。在开始自测之前,患者应该仔细阅读仪器的说明书,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因此患者还需要学会正确操作仪器,并能够正确解读血糖数据。如果对数据解读方面有困惑,患者可以咨询医生或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总结起来,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非常重要,在自测过程中,患者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空腹血糖值,应该关注全天的血糖变化情况,不仅关注单个数值,还要注意血糖值的变化趋势,建议大家可以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这样能及时帮助我们发现隐匿性的血糖波动,帮助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糖友沙龙

北京站

北京站

广州站

广州站

长沙站

长沙站

XML 地图